《三乘佛法指要》正修行之「六波罗蜜多二」
四、精进波罗蜜
佛法之修学,必须以闻、思、修三学行之。你若不为任何痛苦所怖退,你的精进心便得增进滋长,因而不再畏惧寒冷、饥、渴,且厌弃懈怠、散乱之习气,并且不再追求舒适。
五、禅定波罗蜜
欲习禅定,你必须放弃官能的满足,以及一切足以分散你的心意的活动。而且你更应退居静处,寡欲知足,以七支法而结跏趺坐,并且禁语。尽你所能的将你的心集中于一点,亦即集中于无执着,而使那一点至为清晰与空寂。或者,将你的心集中于你的气息之进出,或集中于一尊佛像、一个字、一点光,诸如此类。心缘一境是禅定法门的主要修习。
事实上,你的心现在是丝毫作不得主的,因为恒沙妄念纷纷而起,因而你的心未尝一刻止息。禅定修习的意思在于:经由练习,而产生心得自主的能力,然后你的心便能止息于一点上。在此法门的修习中,有许多成就的次第,如四种禅定会生起,这四禅的生起是由觉、观、喜、乐之有无来判定。接着,更深一层的禅定会使身心产生巨大的快乐,消除许多业习,并出生殊胜的功德,例如预知未来等。然后,最究竟、最真实、超越的觉性、了了分明的照见本性之境界便到来,而菩萨初地于兹在焉。如海波一般的伟大功德亦由斯始。
六、般若波罗蜜
般若波罗蜜为了知一切法之性相。以相对之义言之,一切法相皆为迷惑妄现,毫无真实,其自性空,然而仍以种种形相而分明显现:当这些形相显现时,他们的性质是无常、变动不居的,正如经中八种或十二种幻化之喻所说;因此,这些都不是足以系恋或贪爱之物,亦不足执以为真实。以究竟之义言之,这个能了别这些法相的能知之性,也是无来(没有来处)无去(没有止处)、亦无久暂、超越一切形象,如颜色、形态等等,其际限无可认知,或一或多,实如太虚,本无自性。
法虽无自性,然而,你必须一心地修习思维如上之理,以达到真实的证解。字面上的知解是不足以得到解脱的。新孵出的鸟是不能飞的。“持戒”可护此空慧之幼鸟免于虚弱,“布施”滋长其气力,“禅定”稳定之,“精进”不断维护之,“忍辱”之铠保其温暖。结果,“般若”之善巧方便得以圆满,翱翔之能力已得巩固。此鸟已无所不能!同理,你若常得此五波罗蜜为伴侣,你将可以般若波罗蜜证悟之成就而成佛。
没有般若波罗蜜之了知与证悟,那只鸟只能在较高的天际跳来跳去,不论他有多强壮,没有翅膀,它是不可能飞翔于超越一切苦恼的虚空中的。同理,你若没有这超越一般知解的甚深般若空慧,一切修行,如布施、持戒,以及其他,都不能名为“波罗蜜多”,也无甚重大意义。你若有此智慧,则六波罗蜜便得具足,而成为成佛之因。
“波罗蜜多”之名,其义为一切所应弃者皆已弃,且一切善巧方便皆已圆满,因此你不用再求他药。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-2022 宁玛昌列寺 |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-编号:川(2022)0000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