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人的外在行为,要以小乘戒律自我约束-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

修行人的外在行为,要以小乘戒律自我约束

合格的师父和弟子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10:09

莲花生大师说:“外在行为如小乘,内在思想行大乘,秘密修行清净见。”一个修行人,外在行为上要以小乘别解脱戒自我约束;内心要守持大乘菩萨戒,以菩提心利益众生;密意上要持有密乘的清净见,也就是一切现象都是本来清净的净观。

1.外在守持小乘戒

小乘是三乘解脱道的共同基础,也称为共同乘。佛陀说了那么多律藏,都是关于外在行为的规范。

为什么外在行为要以小乘戒来约束?为什么比丘要受比丘戒,沙弥要受沙弥戒,居士有五戒、十戒?因为这样在行为上会谨慎因果,对自身要求会很严谨。事实上,比起约束内心来说,约束身体和语言的外在行为是相对容易的。所以,小乘用苦行僧的方法,从最显而易见、最容易控制的行为加以约束,这是小乘的戒律。

讲到小乘戒律,不要以为只有泰国、缅甸的佛教徒才会受持。佛教的所有出家人,包括藏传佛教的喇嘛们,外表是剃除须发,穿着黄色袈裟,就是受持小乘戒律之故。在家人受的居士戒,也是小乘的别解脱戒之一。

尤其是出家戒律,连穿着、谈吐、举止,哪怕使用饮食器具,都要小心谨慎。如在《嘎日嘎五十品》里,连去拜见高僧大德的礼仪,如必须先敲门、轻声问安等等,都有规范。这即是莲师说的“外在行为如小乘”,也就是守持小乘戒,因为这样有助于清净修行。

就像应酬场合上,有人劝你喝酒,如果你是佛教徒,你会说佛教徒不喝酒的,但对方多劝几次,你就动摇了。如果是朋友劝酒,还比较容易坚持,若是领导劝酒,你就一口一口喝起来了,因为你不敢得罪他。但如果是受出家戒的喇嘛,他会想“哪怕把我打死了,我也不能喝”,这就不一样了。

如果喇嘛换下僧服,穿着一般人的衣服,有人要带他去酒吧,也许他会去,因为没人会注意他;但若穿着出家僧服,有人邀他去逛街、逛百货公司,还可以,逛名牌商店,他会有点不好意思了,若要去酒吧坐一坐,哪怕是请他喝咖啡,他也不敢进去了。这是身上的僧服在起作用,就像穿着警察制服、军人制服,行为上就会自我约束,更不敢做坏事。这就是戒律的保护。

为什么出家人穿裙子?为什么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规定这样穿?因为,印度太热了,所以,下身穿裙子,上身披条披肩就可以。直到现在,东南亚、印度等热带地区的出家人,也是这样穿。

在严寒的藏区,出家人也保留了印度热带的穿着,至今都是穿裙子,披上披肩,但这样冬天就特别寒冷。即使这样,藏传佛教的僧服至今也没有太多改革,为什么?因为不能舍弃佛陀赐予的法衣,一旦换下佛陀规定的服装,许多行为就很难自我约束了。所以,僧服是有加持力的,可以让出家人更谨慎约束自己,一般来讲,除非不得已,我们出家人是不会换下僧服的。

又如僧众的结夏安居是为了不伤害众生,同时精进修行。印度夏天是雨季,昆虫特别多,为了避免外出踩踏虫子,佛陀便规定僧众要在精舍里修行。直至今日,藏区僧团仍保有结夏安居的传统。印度的夏季长,传统的结夏安居是三个月,但藏区的夏季短,便以十五天为一个月,为期四十五天。

小乘的这些苦修,就是要靠约束外在行为,远离伤害和干扰,得以清净修行。


相关文章:
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
个人
中心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