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心,是持守大乘最关键的戒条-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

菩提心,是持守大乘最关键的戒条

合格的师父和弟子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 07:38

2.内在大乘菩提心

外在行为如小乘,内在则要有大乘菩提心,慈悲度化众生。

大乘菩萨戒可分为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传承,戒条的数量和细节略有不同,但核心是一样的。如果所有菩萨戒归纳为一条,就是愿菩提心——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,也就是具备了利生的大悲和立志成佛的智慧。只要具备了菩提心,守护了菩提心,也就有了菩萨戒。菩提心是最关键的戒条。

所以,大乘的戒律更强调约束内心。一个行为是善或是恶,是以心的善或恶来决定,而不是以行为来判断。最关键的判断标准,就是对众生有没有帮助,能不能利益到众生。

因此,大乘的慈悲为怀,有时看似会有矛盾。比如,有恶人或疯子要杀人,该怎么办?这就必须衡量之后,以众生最大的利益为主,采取伤害较小的行为。比如,佛教徒不能杀生,但遇到有人要杀人时,若能调伏就尽力调伏,实在不行,为了挽救其他生命,也悲悯造恶者,出于慈悲心,杀了他也可行。

比如,看到毒蛇要咬人了,为了避免它伤人,若有能力就要加以制伏,把它放到不会伤人之处。如果处境相当危急,无法把它移到别处,为了救人必须杀掉毒蛇,对毒蛇也没有嗔恨心,而是以悲悯心杀掉,是被准许的。

这和小乘的戒律不同,小乘不是根据动机,是以行为来判断善恶的。然而,虽然在小乘戒律里,佛陀没有强调“心决定了善恶”这一点,但有个类似的比喻——甘蔗需要粪便的滋养,意思是:肥料是甘蔗会甜的来源。对我们来讲,粪便是肮脏的,可是对植物来说,却是最营养的。我们觉得肮脏的东西,不代表真的肮脏。

在大乘里,即使外相上是恶行,但只要内心无私,对众生也有很大的利益,就可以去做。如果是意念上的恶业,如贪心、嗔害心、邪见,一生起念头就是恶业,就没有开许。

表面看来,大乘似乎弹性比较大,但真正实践起来是比较困难的。因为我们习惯了自私自利,凡事都是以“我”和“我的”为中心,要做到真正的无私并不容易,而且,比起约束外在行为,内心较难控制,也难以观察。因为行为和语言还看得到、听得到,但内心在想什么看不到也摸不到,念头想法也变得很快,抓都抓不住,就更要小心了。

自私自利,就是修持大乘的最大障碍;菩提心,就是为了净化对自私自利的执着。所以,如果自认为在利益别人,内心却贪图名声或好处而去做杀、盗、淫、妄等恶业,即使口号喊得再动人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,未来的苦果不堪设想。

又如,做一件善事时,也许一开始真的是为他人着想,是善意的,但做事的过程中,可能又变成为了名利而做,而这种细微的改变,自己不一定会察觉。所以,不要藉口说要利他行善,去做自私自利或伤害他人的事情。


相关文章:
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
个人
中心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