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师瑜伽会为我们即将调柔的心性,画上“点睛之笔”
大圆满前行,又称“加行”,包括共同与不共前行。“共同前行”,又称“外加行”,包括“暇满难得、寿命无常、轮回之苦、业力因果、解脱利益、依止善知识”等六大引导。这是小乘、大乘及金刚乘共同的修行内容,所以称为共同加行。
“不共前行”,又称“内加行”,包括皈依、发菩提心、金刚萨埵忏悔法、供曼达、施身法和上师瑜伽。这些修法是金刚乘特有的,与小乘不共,所以称为不共前行。
对于大圆满的修行,是需要有条不紊地按次第来修持,就像盖楼要从打好地基开始,之后一步步地完善大楼的骨架、整体等等,中间如果跳跃地去完成某一道工序,那么最后的整体效果和安全问题肯定会有瑕疵和纰漏一样。
我们对于大圆满的修持,从外加行(共同前行)开始,一步步,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,再到内加行(不共前行)。按顺序来完成修行,对我们心相续的稳固及转化烦恼才能有质变的效果。外加行和内加行的修持,在内加行最后的上师瑜伽法的修持中,可以说是像为楼层建筑最后封顶的比喻一般。上师瑜伽的修持,可以说是对我们大圆满法整个的修行过程中最后做善终的环节,也是成败与否的关键。
皈依, 是让我们成为佛教徒的引领过程;发菩提心,是我们能否成为大乘佛教徒的考量标准;修金刚萨埵是为了铲除我们的罪业;修曼陀罗是为了增长资粮;这些过程,都是在为我们最后的心相续的质变打牢基础,那么上师瑜伽的修持,则可让我们得到上师的慈悲加持,在心相续中感受到上师们真正大慈大悲的心性流露,从而才能使我们若隐若现的菩提心、慈悲心更为稳固,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证悟大圆满的无上智慧。
上师瑜伽中的“瑜伽”是相应之意,上师瑜伽即是上师相应法。金刚乘特别注重传承根本上师,因为所有法门主尊的内在本质,以及加持的来源,就是根本上师。
金刚乘没有所谓的衣钵传承,没有由上师将袈裟和钵交给弟子,就等同于将传承宝座交给弟子的做法。人的身体是无法相传的,能够传的是什么呢?是“心的证悟”。弟子们修上师瑜伽,让自心与上师的智慧相应,证悟上师的密意,才能和上师无二无别。
吉美林巴大师说,成佛要依靠清净罪障和累积资粮,而要圆满这一点,唯一的依靠就是上师;除了这两者之外,别无他法。如果没有上师,根本无法成就,所以对我们来说,上师瑜伽最为重要。《续经》中也说:“谁于俱胝劫,观想十万佛,刹那忆师胜。”又云:“诵修百万遍,祈师一遍胜。”
一切关于正法的修行方式都很殊胜,尤其对于大圆满的修持过程中,如果我们不扎扎实实地按次第来修行的话,其实还是没有办法成为很好学佛修行的容器。因为,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够显露,心性是必须要调柔的,而心性调柔,就需要按次第来逐步完成修行过程。那么上师瑜伽作为压轴的修持,是为了让我们在心性上证得并获取与上师无二无别的稳固心相续,如此我们才能看见离苦得乐的希望所在。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-2022 宁玛昌列寺 |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-编号:川(2022)0000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