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圆满前行纲要(一)
为了能让大家切实的在实修中,对大圆满法的前行部分,引起足够的重视,在此,与大家共同重温一下,大圆满法前行部分的具体内容。
一、共同前行
大圆满前行,又称为“加行”,包括共同与不共前行。
“共同前行”又称为“外加行”,包括“暇满难得、寿命无常、轮回之苦、业力因果、解脱利益、依止善知识”等六大引导。这是小乘、大乘及金刚乘共同的修行内容,所以称为共同前行。
下面的简义,是每个观修的主要内容和目的,也是自我检视观修成效的参考。
(一)暇满难得
由思维“八无暇”(我们常常说学习佛法需要暇满人身,否则是无法学习的,而暇满人身又非常难得,要珍惜暇满人身,努力修学佛法。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说:离开了八无暇,就是暇。八无暇:1.生边地;2.诸根不具,愚、哑、缺耳、断肢节等,不能了解应取应舍;3.邪见,不信前世后世因果,不能信解正法;4.无佛教、无佛出世,不能了解应取应舍;5.生地狱;6.生饿鬼;7.生旁生、三恶趣,极难发起修行之心;8.生长寿天、无想天和无色天,无法修学佛法。此八处,因为无间暇可以用作修行善品,所以称为无暇。)和“十圆满”(五自圆满:生而为人、或生中土、诸根具足、业未颠倒、信仰佛法;五他圆满:佛出世、说正法、正教住世、随转法轮、有他悲悯摄受。以上共为十种,称为十种圆满。),以及人身难得的各种比喻中,明白暇满人身的珍贵,了解到唯有善用这个人身,远离对世间的贪着,寻求解脱之道,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意义。
(二)寿命无常
体会暇满难得之后,我们从观察、思维万事万物和生命的变化认知无常。从而体认到:得来不易的暇满人身,也会在无常中消失;如果不好好修行,势必再度轮回,因此应当警觉,勇猛勤修。
(三)轮回之苦
如果生命充满了幸福快乐,我们就不会想要出离这个世间,但事实是,六道轮回充满了各自的痛苦。因此,就算得到暇满人身,若不能远离对今生和轮回的一切贪着,就会再次投生六道,受到无尽的痛苦。当我们了解六道的无穷过患,并有真实的厌离感受,一定会生起强烈的出离心,进而寻求解脱之道,致力修学佛法。
(四)业力因果
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善报获快乐,恶报受痛苦,这是轮回中不变的因果定律。十善业和十不善业各有不同的因果,唯有明辨因果业力,才能正确取舍善恶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尤其学佛修行,要有非常清楚的因果观念,才能不偏离正道。
以上四种观修,称为“转心四思维”,意思是转变心识的四种思维,或称为“四反感”、“四转心”、“四厌离”,都是一样的意思。这是让我们充满烦恼的刚强之心,转向正法的最有效方法。
其中,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,会让我们对贪求今世之心生起厌离;观修轮回之苦和业力因果,会让我们舍弃对来世的贪执。透过四转心的观修,就能对六道轮回生起出离心,同时,也会对同样在轮回中受苦的众生生起感同身受的大悲心,对只求自己解脱的自私自利之心产生厌离和反感,进而引生菩提心。
我们依靠利他的菩提心,对只求今生、来世、自利的心行生起厌离,并期望众生都能得以解脱,这是大乘不共的大出离心。
(五)解脱的功德利益
如果对今生、来世和自求解脱产生了厌离,就会积极追求不仅是自己的解脱,更会对一切众生都能生起大悲心,期望众生能早日脱离轮回之苦的无伪的菩提心。所以,接着就要思考解脱的功德利益,进而渴望得到可以超越生死,究竟解脱的佛法。
(六)依止善知识
向往佛法之后,了知只有具德的善知识,才能为我们宣讲传授,没有依止上师学习,必定难以成就。所以,首先了解如何寻找具德的善知识,然后学习如何依止。
归纳来说,共同前行的六大引导,是为了调柔我们自己的身口意,对轮回产生厌离之心,并积极地寻求解脱之道,进而如法依止具德的善知识。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-2022 宁玛昌列寺 |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-编号:川(2022)0000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