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圆满前行纲要(二)-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

大圆满前行纲要(二)

大圆满法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2年02月28日 星期一 19:18

二、不共前行

“不共前行”,又称“内加行”,包括皈依、发菩提心、金刚萨埵忏悔法、供曼达、施身法和上师瑜伽。这些修法是大乘特有的,与小乘不共,所以称为“不共前行”。

(一)皈依

皈依,是修行的根基,是成就的根本;有了真正的皈依,生命才有究竟解脱的可能。外道和佛教徒的区别,即在于有没有皈依。不论是小乘、大乘或金刚乘的行者,都是以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宝作为共同道基。我们愿意接受三宝的教法,并将他们安住在心中,希望在成佛之前,永远保护、指引我们,以此而皈依。

金刚乘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,加上了皈依上师、本尊、空行三根本,以及法、报、化三身的来源——气、脉、明点,还有皈依本体空性、自性光明、大悲周遍的本具如来藏。在金刚乘中,皈依不仅是理论或概念,而是一项实修。 

皈依,是归向依止之意,就是为了遣除一切恐怖而依止皈依处。暂时来说,皈依是以上师三宝作为保护和不变的依靠,究竟来说,则是对诸法实相的了解和证悟。所以,从究竟意义而言,皈依是最高的法。

(二)发殊胜菩提心

菩提心,包含了缘佛果智慧的“胜义菩提心”,和缘众生大悲的“世俗菩提心”,也就是具备了成佛的两个要素——智慧与慈悲。悲智双运的菩提心,是大乘修行者才有的发心,是大乘与小乘不共之处。

要成为大乘佛教徒,必须对广阔无边的众生,生起真实的菩提心,希望所有众生从轮回解脱,离苦得乐,甚至比自己先行得度,究竟成佛。

(三)金刚萨埵忏悔法

修习了皈依和发菩提心之后,为了具备利益众生的能力,必须清净业障和累积福慧资粮。清净业障的方法有很多,最强而有力的,就是金刚萨埵忏悔法,这是忏悔法门之王,百字明则为咒语之王。持诵百字明忏悔,可以迅速清净罪业。

(四)供曼达 

忏悔业障之后,必须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。供曼达,即献供坛城之意。对上师、三宝等做供养,可以累积福德资粮;供养时,若以三轮体空的见解摄持,则可以累积智慧资粮。积聚福德和智慧资粮,可以次第清除一切内外障。

很多人以为,供品一定要实物或贵重的财物。其实,每个人的能力不一,财力有限,如果依照金刚乘善巧而不难的方法,用身口意供曼达拉,观想将宇宙供养佛菩萨,就能不限于实际物品,可以做到无量的意幻供养,累积无数的资粮。这种供养方式,不论贫富贵贱,只要有虔诚心,人人都做得到。

(五)施身法

施身法,又称古萨里积聚资粮法。古萨里是梵语,是“乞丐”之意,指的是脱离世俗而修行的瑜伽士。他们没有任何财物可以供养,便依靠观想供施自己的身体,来累积无量资粮,所以又称为“乞丐累积资粮法”。

古代僧团里,僧众每天中午会去托钵,信众们会供给足够的食物。但有的修行者会离开僧团,独自实修。他们选择寂静、没有人烟的地方,像是深山、坟场(尸陀林)或河岸边,作为修行的场所。

古代在印度坟场修行的苦行僧,几乎没有物质可以供养,所以观想将自己最执着的身体,上供诸佛,下施鬼道众生,以此断除我执,累积资粮。  

(六)上师瑜伽 

“瑜伽”是“相应”之意,上师瑜伽即是上师相应法。金刚乘特别注重传承根本上师,因为所有法门主尊的内在本质,以及加持的来源,就是根本上师。 

金刚乘没有所谓的衣钵传承,没有由上师将袈裟和钵交给弟子,就等同于将传承宝座交给弟子的做法。人的身体是无法相传的,能够传的是什么呢?是“心的证悟”。弟子修上师瑜伽,让自心与上师的智慧相应,证悟上师的密意,才能和上师无二无别。

吉美林巴大师说,成佛要依靠清净罪障和累积资粮,而要圆满这一点,唯一的依靠就是上师;除了这两者之外,别无他法。如果没有上师,根本无法成就,所以对我们来说,上师瑜伽法最为重要。 

【不共前行,主要可分为六大项:1.皈依,是圣道的基础;2.发殊胜菩提心,真正趣入大乘;3.念修金刚萨埵,清净违缘罪障;4.供曼达拉,累积资粮;5.古萨里积累资粮,断除四魔(从显宗的观点而言,四魔指蕴魔、烦恼魔、死魔、天子魔;从密宗的观点而言,四魔是指有碍魔、无碍魔、欢喜魔、傲慢魔);6.上师瑜伽,生起证悟智慧。】

【按照宁体大圆满前行的观点,五加行的基本数量,即皈依文十万、大礼拜十万、发心文十万、百字明十万、供曼达十万,是所谓的五十万加行。而上师瑜伽持诵莲师心咒,是单独计算的修法。施身法对现在的修行者来讲,也许不太适合,也不太可能做到。因此,选择供曼达来累积资粮,是更为实际的方式。在实修中,重点在于质量,否则,只是完成一个数量,自心却没有得到任何调伏,都不算是“圆满”。】

归纳来说,整个《前行》的实修内容,就是次第性地引导我们,生起对轮回世间的出离心、对上师三宝的信心、对无边众生的菩提心。稳固地生起了这三种心,就奠定了所有修行的良好基础。接着,再藉由忏悔业障、累积资粮,并培养出对根本上师坚定的信心,而成为适合修学大圆满法的容器。 

如果我们希望智慧能够显露,心性必须要调柔,而心性要调柔,必须修前行。因此,对于前行,一方面要通过闻思,通达字句的内容;一方面要以虔诚的信心,祈祷传承上师,坚持不懈去实修。
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
个人
中心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