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故而知新
在佛法的闻思修过程中,我们需要有系统和完善的修学体系,而且,对于佛法里常见的名词概念及词汇,还是要有熟悉的解读和认知。闻思的基础必须要坚固,这样我们在实修的过程中才能更为稳步地前进。而且,在闻思的阶段,佛法的开示要时常重温,大家会发现,可能之前不太理解的甚深法义,等过一阶段再去重温之时,会觉得能有更好的认知和意会。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不是说佛法有多么复杂或是多么庞大的体系,而是很多时候为方便众生对所听闻的开示能更好地吸取、接纳、理解,并化为己有、学为己用,这个过程中,当然少不了更多地温故而知新了。
现在,大家对于“大圆满”这样甚深的教法,在修学的过程中也要把基础的概念和词汇不断地重复理解。文字的内容是为了辅佐我们更好地实修实证,如果大家连很多基础的法义都不能准确掌握的话,在我们凡夫习惯的“想当然”的思维中,对于佛法的认知可能也会一知半解的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”了。
在修持无上密法“大圆满”时,常见到“大圆满”“证悟广大”“心与智慧”“精义”“前行引导”“基、道、果”等名词,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概念,因此大家要正确地解读和不断地重温。
《大圆满证悟广大精义前行》又译为《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》,就是我们现在要修学的法门,其名称有极深的含义。
1.大圆满
(1)大圆满,是诸法的究竟实相,也是众生本具的智慧,超越了时间和空间、轮回和涅槃,远离一切思辩和分别。其中,“大”指本体空性、自性光明、大悲周遍等三要遍满法界,故说广大;“圆满”,是指本体空性、自性光明、大悲周遍,是包含了轮回与涅槃的总体概念,故说圆满;以此而总称为“大圆满”。
(2)证悟广大:本体、自性、大悲等三要,在内心圆满证悟,而称为证悟广大,又音译为“龙钦”。
(3)精义:本体、自性、大悲等三要,是一体的三侧面,是显密所有教法的究竟深奥密要,是精华中的精华,以此称为精义,又译为心髓、心滴,也音译为“宁体”。
(4)前行:为了引导开显这个深奥精义而必须具备的修持基础,就称为前行,或称“前行引导”。也就是说,前行就是修持“大圆满”之前的修行,这是相对于“正行”而言,是大圆满正行的基础。
2.心与智慧的区别
“心”是万变虚幻的显像;而“智慧”是有寂(有,指三有,即三界轮回;寂,即涅槃寂灭)皆空的自性。以“心”的本体空性、自性光明、大悲周遍三种无别,称为“大手印”;以“智慧”的本体空性、自性光明、大悲周遍,称为“大圆满”之意。
3.大圆满的基、道、果
从基、道、果三个层面解读,在本体、自性、大悲三种还未开显的阶段,称之为“基”;这三种逐步开显的阶段,称为“道”;当完全解脱圆满,称为“果”。
从修持次第而言,基位,指抉择正见;道位,指修习行持;果位,指现证菩提。
(1)基位大圆满:指如来藏在基位时,本体、自性、大悲本就具备一切生死轮回和圆满涅槃的法要。在基位时,必须抉择这样的定见。
(2)道位大圆满:指在修道中,根据基位抉择的见解,在修持自成清净的过程中,具备了九乘次第的修持。
(3)果位大圆满:指五身获得了九乘次第的所有善果之位。五身,是法身、报身、化身、自性身、不变金刚身。
总之,本体、自性、大悲,在基位之界称为“如来藏”;道位时,称为“自性清净自成”;果位时,称为“五身”。
此外,“大圆满证悟广大精义前行”也有如此含义:在修持大圆满阿底瑜伽时,同时具有九乘次第的修持,也称为“圆满”;以此而获得的无上乘果位,是最广大的;而从证悟广大中,自然显露的智慧为“广悟”;而这样的广悟智慧因为深奥极密,称为“精义”;为了引导达成此目的的前行修持,就称为“前行”。
佛法里的字字句句都是方便的文字般若,闻思的重要性,是需要我们不断重复、不断思忖其甚深法义的内涵,并能温故而知新地去吃透佛法里的广博精义,这样才能为实修实证打好基础。
愿诸众生得解脱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-2022 宁玛昌列寺 |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-编号:川(2022)0000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