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严法师-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

烦恼与习气

宁玛昌列寺 圣严法师 发布于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15:01

人都会有烦恼,当成为习惯后,烦恼的感觉就渐渐不存在了,只会留下烦恼的现象,也就是习气。例如一个视钱如命的人,看到了钱就如饥如渴,一看到钞票就想要占为己有,这种饥渴的感觉就是烦恼。如果一个人经常有这种饥渴的感觉,看到钱就想拿,而且完全不理会是不是该拿,这时已经变成是一种贪的习气,而不是贪的烦恼,所以习气和烦恼是不太一样的。

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

宁玛昌列寺 圣严法师 发布于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14:58

《大智度论》卷二七云:“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。”简单的说,所谓大慈悲心,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。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萨们才有,我们凡夫俗子,人人本来都有一颗大慈悲心。这跟孟子以梁惠王“不忍见其觳觫”、一般人“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”,说明人人心中都有“仁”的根苗,想法是一样的。只不过凡夫的慈悲心容易受到自我蒙蔽,一不小心就落在自私自利的圈套里;所以,我们要时常从起心动念处检讨自己的行为。

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?

宁玛昌列寺 圣严法师 发布于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14:57

佛教确切相信,自己所修的功德,可以回向给他人。

感化、感动、感谢、感恩

宁玛昌列寺 圣严法师 发布于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14:54

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?可从“四感”——感化、感动、感谢、感恩来着手。

因果与因缘

宁玛昌列寺 圣严法师 发布于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14:52

今天我想用两个名词的四个字,将佛学作一个概要性的介绍,那便是「因果与因缘」。因果和因缘的意义,可以作浅显的说明,也可以作深广的发挥。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,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教义。所以,我要沿着两个方向,来探讨它,一是教团的,一是教理的。将其合并起来,便是佛史的说明。

生与死的尊严

宁玛昌列寺 圣严法师 发布于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14:50

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,那么,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。因为生存和死亡,是没有办法分割的;出生时,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。因此,生存并不麻烦可怜,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;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。

个人
中心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