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归途
佛陀希望我们明白,此生来到世间,如果有缘了知他的修行经验,那就是——生的目的在于:了解有生就有苦,有生就有死;如果想要终结苦,就不要再生。
在解决成苦之因的“赛道”中,对手只有自己
我们凡夫的心只愿意执着“生”,而不愿意面对“死”这个众生平等的话题。佛陀的智慧教言告诉我们,要觉知成苦之因皆是因为心陷在种种执取和沦陷在五毒之中。
当情绪被“以礼相待”之后
想要根除烦恼就不用太刻意地去压制,因为烦恼本身即如花开枯萎后会自行落地一般,烦恼自会消散。对于情绪的把控,越压制,越反弹;反而以礼相待,观望之,注视之,情绪的波动,起落也在一瞬间,我们与情绪也会“相视一笑”。
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
心虽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,但也如工画布,它是呈现所画之物的基础。如果我们不能认知自心,而去体会、明白一切世间画都由心而画,那我们只能做画中人而非赏画者。
坚定的虔信心,不受时间、空间的束缚
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众生连佛陀和佛法都没有机会去认知,更无从谈起树立正知正见的修行了;还有无法得到睱满人身的众生,连在受苦都无法去吐露。所以当我们能有这个大的因缘和福报听闻佛陀所传授的正法时,真的需要树立起虔诚心和信心。
傲慢无有是处,别上当!
正所谓:“我慢高山,法水不入,德水不留!” 由此可知,盖世功德,一骄便无,若修行人于无形中升起傲慢之心,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极大障碍,终难成就。
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-2022 宁玛昌列寺 |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-编号:川(2022)0000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