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言教-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

很多伤害并不是别人刻意造成的,而是“我”被过度在乎

每日言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8月19日 星期一 06:00

戴着面具负重前行的人们,为了面子争强好斗,一天到晚伪装自己,把自己举得越来越高,最后站得越高摔得越狠。被别人捧的时候,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。很多伤害并不是别人刻意造成的,而是“我”被过度在乎,“在乎者多伤害”,伤痕累累源于对自我的过分执着。永远不要丢掉谦卑的心,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,诚心忏悔自身的业力,学会修忍辱,就是真正的修行。“难行莫胜忍”,但不忍,就会把无始以来没有及时回向的善业烧得干干净净,“忍不了”是很可怕的盗贼。我们慢慢就会发现,很多小事能忍了,大事也就能忍了。忍,不是为了别人,最受益的正是自己。

做大礼拜的功德

每日言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8月18日 星期日 06:00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有这样的文字:“时,善财童子见如是等佛刹微尘数差别身,一心顶礼,举体投地,良久乃起,合掌瞻仰,于善知识生十种心。”佛经上所说,五体投地时,也就是额头、双掌、双膝盖等五处,能够压住多少大地微尘,以此礼拜的功德,可以转生为同等微尘数的转轮王。而大礼拜是全身投地,功德当然更为广大。既然是这样,大家就要聪明一些,“贪”一点儿,多做大礼拜,多压一点“微尘”。目的不是为了我们个人,而是为了利益所有天下一切如母有情众生,我们来帮自己消业,帮众生消业。

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区别

每日言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16:50

我们学佛时,常会问人“你有没有发愿为利益众生而成佛啊”,这是属于“愿菩提心”;“你有没有行菩萨道啊”,这是属于“行菩提心”。佛经把这二种发心,比喻为一个想要做事的人和一个正在做事的人。这两者如何区别呢?譬如,你们在下班后,想要到佛堂来听闻佛法,想到佛堂做义工、帮忙一些法务,这种“想”行善、想利益人的念头,就是一种“愿”;如果是对所有众生发愿,希望众生离苦得乐,究竟成佛,就叫做“愿菩提心”。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,你不只是想来上课、帮助法务,你开始收拾东西去吃晚餐,搭车前来道场上课、做义工;不管你骑机车也好,搭巴士也好,走路也好,这不只是“愿”,而且将愿力化成实际的行动在进行。同样的,如果为了利益众生,圆满佛果发愿,实际去修持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等六度,就是“行菩提心”。

精进与懈怠

每日言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06:00

精进的本质,就是《入菩萨行论》所说的“进即喜于善”。进,是指精进;喜于善,是指喜欢善法而且坚持不懈的行持。喜欢行持善法,就是精进;相反的,对不善的世俗琐事很有兴趣,就是懈怠。精进波罗密分为三种:披甲精进、加行精进、不厌足精进。 《现观庄严》中:大乘佛子的目标有“三大”——断大、证大、心大。断大,指所断圆满,应断的障碍已经完全断除;证大,指所证圆满,应证的尽所有智、如所有智,已经完全证悟;心大,指大悲心圆满。这三种精进,都可以对治懈怠,都是增上智慧的助伴。一个人如果不精进,懈怠就会遮蔽他的善心,痴暗就会遮障他的智慧光明。

难修是为“忍”,但忍下来功德就第一了

每日言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06:00

忍辱,是所有世间修行当中最难修的。现代人很容易受伤,点点滴滴都会让人感到造成所谓的伤害。这是因为,无始以来有一个顽固不化的“我”在那儿,这个“我”喜欢强词夺理,以自己为中心,处处都是,这个“我”是狂妄自大的。所以,当“我”感受到所谓的威严、威信,或者尊严、所谓的面子等方方面面受到一点点自以为的伤害时,就会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。如果是一个身上长疮的人,连衣服稍微被刮蹭一下都会痛得受不了。当一个人太过度在乎自己的时候,周边任何人的眼神、言语等细微的小动作,都会认为是对自己造成的威胁和伤害。我们经常看到的暴跳如雷的人、控制不住情绪的人,就都有这个毛病,哪怕是大男人也没有用。很多时候,平常给人感觉温文儒雅的人,当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受损的时候,完全就是崩溃性的、很夸张地爆发出来,这时候就能看出来,平时伪装得再好也没有什么用。你辛辛苦苦跑到寺庙去参加法会,念经、修行,做了很多功德,只要一个强烈的嗔恨心就能把这一切善业烧干净。所以,一方面我们要强调修忍辱的重要性,一方面还要强调及时做功德回向,否则有漏的福报碰到嗔恨心,前功尽弃,十分可惜。难修是为“忍”,但忍下来功德就第一了。任何时候你做一件事情,看淡就没什么会过不去。面子是什么东西?面子有几斤几两?不过是自我膨胀吹起来的气球而已,人家用一根小刺就能让你泄了气。很多人受面子所累,最后被面子害死。人需要有羞愧心,更要有自我检讨的能力。适当的自尊心人人皆需,但过度自尊就是自负,自负久了就会习惯为面子而活着,越来越累。

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痛苦和绝望,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

每日言教 宁玛昌列寺 发布于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06:00

前些年很流行一句网络用语“蓝瘦,香菇”,其来源是一个年轻男孩在面对感情失恋后的一段自述视频,不算地道的普通话,只是短短几句,表达自己的“难受,想哭”的心情,却引起了很大的关注。于是,大家纷纷借用这两句话,来抒发各自的心声,以此来宣泄我们面对窘境和无助时的心情。不经意的流露却引起如此大的共鸣,其现象背后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脆弱感,以及我们大家面对困难与沮丧时较弱的排遣力和自我安抚能力。其实很多时候,修行的本质还是需要我们很好的回归于现实生活当中。我们如实接受所有的教法与修行诀窍,并落实于踏实的修行当中时,长远地看是为了脱离轮回而离苦得乐;但是着眼于眼前,修行也能带给我们非常务实的好处和帮助。要知道,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痛苦和绝望,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发现和认知绝望背后的希望。修行的务实,是让我们无论着眼点长远与否,都能够渐渐培养起面对问题,处理问题,以及当下所引发的情绪困扰都能被“妥善安置”的能力。因为,只有很好的把情绪的起落与困境本身相剥离,那么在面对困难之时,也就不会茫然无措的一味“蓝瘦,香菇”了。

个人
中心
网站地图